最新目录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和体育融合的内涵(2)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河海交汇、野生鸟类、国际湿地,是东营独有的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文化旅游和体育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

河海交汇、野生鸟类、国际湿地,是东营独有的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文化旅游和体育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

平湖:因地制宜打造体育休闲旅游地

2015 年1 月嘉兴市平湖九龙山获评 “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 由于环保开发理念的贯彻及对运动旅游项目的不断创新,以运动休闲为基调,几乎所有旅游项目的开发,都是在不干扰原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将自然景观与相适的休闲项目相结合,以实现真正的绿色休闲。

拉萨:体旅融合再添新模式

近年来,更多的体育旅游推介体验者将拉萨纳木错先后举办的徒步大会、半程马拉松赛、极限自行车赛进行推广、传播。 拉萨雪顿节第12 届纳木错徒步大会共有23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参加,年龄跨度从11 岁到60 多岁。 他们都以挑战自我的精神,完成了“海拔5000 米,18 公里雪域高原天路徒步”, 安全到达终点2018 年,以“行走圣湖,挑战自我”为主题纳木错徒步大会,就是很好地将雪顿节与体验西藏游牧民族文化与徒步行走纳木错体育活动深度体验有机融合,让参加者体验打酥油、编织牦牛毛绳子、捏糌粑、打乌朵等藏族传统活动项目贯穿于徒步过程中。

(二)国外旅游和体育融合的经验启示

塞班岛:寻求海陆空的刺激探险之旅

塞班岛隶属于美国, 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 地理位置上,它属于西太平洋,距离中日韩、菲律宾较近,塞班的经济支柱为旅游业。塞班岛以独一无二的自然地貌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被誉为世界第一潜水圣地。

瑞士:旅游与滑雪成为密不可分的选择

每个到达瑞士的游客都会体验瑞士的滑雪项目,阿尔卑斯山将瑞士造就成了一个滑雪天堂。供游客选择的无论是最知名的圣莫里茨和格施塔德度假胜地还是最恬静的萨斯费度假胜地,都可以在滑雪之余,让游客泡泡温泉舒缓下神经或是参观游览具有历史名城和广阔的风光,更或是乘坐伯尔尼纳快车欣赏冰川美景。

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的对策

1.理念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理念观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旅游和体育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深度融合、真融合。 一是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展体旅融合新业态的典范项目;二是要注重融合创新模式,积极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 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施行旅游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

2.市场融合

利用旅游规划项目区块面积大的特点, 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应列为本区块开发的重点方向, 充分利用体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不同的五大基本特征即 “专业性强”“安全系数低”“成本费用高”“时效性突出”“社会效应显著”,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民间资本直接投资“旅游+体育”项目,采取政企联合、区域联合的投资及运作模式,走多元化投资经营道路,带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发展。

3.服务融合

完善基础功能大配套, 坚持城乡体育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同步推进、一体完善。 从旅游要素着眼,加快县内五星级酒店提升工程,将沿线旅游厕所数、旅游咨询服务点数、免费Wi-Fi 热点数、 新能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点等多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域旅游整体规划中, 全面提升浦江县作为休闲运动之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产品融合

“水晶之都、 诗画浦江” 利用现有仙华山5A 级景区优质资源,在已建设的环湖绿道、旅游示范村等基础设施基础上,引入市场经营主体,重在运营和盘活,发展旅体示范工程,初步规划建成以“户外运动+乡村休闲”为主线,以徒步、骑行、登山、漂流、马术、越野等为关键项目的全域化体育旅游体系,培养体育旅游休闲业态。

5.平台融合

加强政府引导,实施全域规划。 突破传统观光游概念,将体育旅游确立为主要业态、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并贯穿全域旅游发展始终。 启动“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和项目谋划。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 鼓励和引导体育企业向社会提供更多体育产品和服务。 将山水地貌、森林田园、绿道廊道与体育竞赛、户外运动相结合,引导扶持有条件的乡镇打造一批休闲体育产业基地,从而发展“旅游+体育”。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617/710.html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城市与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