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北京市失能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的混(5)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3 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失能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

3.3 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失能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意愿率高,但利用率较低,这与萨支红等[16]研究一致。370例失能老年人中,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者占84.9%,接受过上门医疗服务的失能老年人仅占20.5%;上门医疗服务家庭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家庭健康咨询4个维度29个项目中,接受过服务项目的人数最高的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占比只有13.2%,大部分利用率都在5.0%以下。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对上门医疗服务费用有顾虑、对上门医疗服务不了解、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有限是影响上门医疗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担心收费较高和担心费用无法报销是失能老年人不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的最主要原因,因不了解上门医疗服务内容而不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者占40.4%,因服务内容少或能力有限而不愿接受上门医疗服务者占25.0%。总之,医疗服务费用问题、对服务项目内容不了解、认为上门医疗服务内容有限成为失能老年人不接受上门医疗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16]。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3.4 建议推动医保支付和社会保险改革,统筹解决上门医疗服务费用支付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护理费用和上门医疗费用往往需要自行承担,这给居民使用上门医疗服务造成了顾虑,影响了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失能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承担,缺乏商业保险、长期照顾保险等第三方的资金补充,这与孙继艳等[5]研究一致。在没有保险等相关政策支出下,失能老年人承担上门医疗服务费用的经济能力有限,上门医疗服务的费用问题成为上门医疗服务不被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我国参考国外长期照护体系[17]、医疗保险制度[18]、家庭病床[19]等有效经验,推动医保支付改革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过政府财政、医疗保险和签约居民三方共同分担上门医疗服务费用,鼓励发展商业保险,构建包括长期护理保险的多层次的护理保险制度[20-22],降低个人对上门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比例,围绕“医养结合”建立健全医院、社区、养老机构之间的转诊、联动和合作的通畅渠道,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共享,建立满足居家老人医疗护理与养老需求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号),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独立险种的地位,有利于解决重度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障问题。

3.5 建议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宣传和引导上门医疗服务 我国上门医疗服务起步晚,社区基础设施薄弱,从事上门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也严重短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上门医疗服务团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护士作为上门医疗服务团队中协调沟通和综合保健的核心人员,承担了上门医疗服务中最多、最重的工作,对上门医疗服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专业化的上门医疗服务团队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的重要保障。建议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加强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职业提升计划,重视全科医生与社区护士的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改善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上门医疗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为主,为满足老年人多重复杂需求,应加强面向老年人照护服务重点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性操作技能等系统性培训,提升上门医疗服务团队的临床实践能力[23],并设置完善的专业体系和职业晋升途径,保障相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提高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建立起一支稳定、专业的上门医疗服务人才队伍。

失能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利用贴近居民、经济方便的天然优势,针对居家老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的服务项目,合理化配置上门医疗服务团队和医疗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个性化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加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宣传,改进上门医疗服务方式,增进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了解,促进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上门医疗团队应健全、细化上门医疗服务的项目和内容,结合社区老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的医疗项目,提供患者急需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为上门医疗服务团队配备必备的监护治疗设备和急救设备,为上门医疗服务团队提供必要的能力保障,丰富上门医疗服务的项目内容,提升上门医疗服务的能力。建议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远程医疗技术,提高上门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可以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的上门医疗服务,建立面向居家老人的个人健康档案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个性化的上门医疗服务。2018-04-25,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2019-01-2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0号),推动北京等6省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会上门医疗服务的一个积极补充,能在维护居民健康权益和医疗安全的同时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708/728.html



上一篇:北京地区乡村住宅物理环境模拟研究
下一篇:建立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城乡消防综合预警模式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