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的研究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高级教练员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获取论文相关观点, 为本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高级教练员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获取论文相关观点,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专家包括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操队主教练陈红、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褚超及北京体育大学心理专业副教授王英春。

1.2.2 问卷调查法以参加专业竞技体操青年体操锦标赛的男子组,即13~17岁年龄组,浙江队7人、北京队5人、天津队5人、云南队6人以及江苏队5人,共28名青少年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级别:健将12人,一级16人。平均训练年限为9±3年。

本问卷采用Raedeke和Smith编制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共15个条目,包含3个分量表,即成就感下降、情绪和体力耗竭及对运动的消极评价,每项含5个条目。量表采用5级里克特量表形式,1~5分别表示: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用1~5等级表示问题的备选答案,分量表的各自总分是将所属的5个题目得分相加。张连成在《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中认为,该问卷条目反映出对心理疲劳的不同程度的感受,在运动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并且在我国运动员中的信效度是可以接受的。共发放调查问卷共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结果

张连成在《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中认为,运动员心理疲劳量表的3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不能简单加成总分,有必要进行加权转换,利用公式计算运动员心理疲劳得分:心理疲劳Z加权总分=Z成就感降低×0.47+Z情绪体力耗竭×0.21+Z运动的负评价×0.32。此方法将3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在实践上,调查心理疲劳的流行率,会更加方便直观。张连成给出的临界值范围:心理疲劳Z加权总分<-0.55为无心理疲劳,-0.55~0.50为轻度心理疲劳,≥0.50为严重心理疲劳。对28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这28名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中,有13人被认为属于轻度心理疲劳,占比46.4%;有6人被认为属于严重心理疲劳,占比21.4%;其中无心理疲劳为9人。

2.2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表现症状

通过访谈和现场观察,本研究得出运动性心理疲劳主要有以下表现症状。(1)行为症状反应。被调查者提及此症状反应的有11人,为所有症状里的最多数,表现为训练质量下降、竞技能力下降、技术感觉下降、训练兴奋度下降消极懒惰等。(2)躯体症状反应。被调查者提及此症状反应的有9人,表现为身心感觉明显疲惫、注意力不易集中、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高等。(3)情绪症状反应。被访者有6人提及相关反应,表现为脾气波动大、较多抱怨、抑郁消沉等负面情绪上升。(4)成就感与负评价。被访者有4人提及相关反应,表现为对运动的负评价、成就感和自信心下降等。(表1)

表1 心理疲劳各表现症状情况 n=28行为症状反应 11 39躯体症状反应 9 32情绪症状反应 6 21成就感与负评价 4 14表现特征 人数 百分比/%

2.3 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形成因素的分析

2.3.1 青少年时期特有的个性特点体操运动员从很小便进入专业训练,一路成长,躲不开复杂的青少年时期。这时候的思维、认知、情感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些完全就像换了一个人。此年龄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认知丰富,富于想象,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情感比较强烈且不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更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一个心理逆反期,最突出表现是易激怒和烦躁,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如果这段时期没有正确对待以及引导,运动员的心理上就十分容易出现对体操的疲劳感、厌倦感甚至厌恶感。

2.3.2 自我效能因素自我效能一般可以理解为自信心。竞技体操是以难度和完成质量决胜负,往往需要高自信去克服一些较为复杂的困难和任务。而自我效能低的运动员,如果遇到挫折,就容易背负心理压力,长期积累,容易引起心理疲劳。就像有的运动员所说,很多时候,在学习动作难度经常会有突破不了的情况,长久如此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磨灭了自己的信心。还有的运动员说道,连着2次比赛,自己强项的连续失误,使自己胆怯比赛,不敢面对比赛,对此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此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与调整,会极易诱发心理上的疲劳。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217/525.html



上一篇: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
下一篇:北京体育大学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