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陇南体育的基本形态及特征(2)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5 民间呈现多样化的形态 夏商时期的民间体育活动同季节性军事演习和民俗活动联系密切,军事演习以军事技能的展开为主,民俗活动主要以礼制和祭祀

1.5 民间呈现多样化的形态

夏商时期的民间体育活动同季节性军事演习和民俗活动联系密切,军事演习以军事技能的展开为主,民俗活动主要以礼制和祭祀活动为主。西周时期,随着“礼崩乐坏”奴隶制的解体,体育与军事、礼制逐步分离,部分军事体育项目从军事项目中逐步脱离出来,军事和礼制活动的众多内容转向民间。军事体育项目直接推动了民间体育的活跃,其中武技活动、射箭项目、举重项目、剑术项目、骑射项目、摔跤项目、投掷奔跑运动等均有一定开展,同时荡秋千、蹴鞠、投壶、赛马、角抵等活动也在民间开始兴起。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活动在民间广泛开展。[4]

2 先秦陇南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军事化特征鲜明的体育文化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经了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社会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不同发展时期。各诸侯、部落间的争斗和社会的更替,使得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交替变化频繁。因此,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社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的鲜明特征。由于战争,训练强壮的士兵、掌握精湛的车马驾驭技术、训练和喂养健壮的马匹成为生存的需要。特殊的社会发展造就了这一时期军事化的鲜明特征。于是,围绕战事的需要,培养和训练人便成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我们以礼县车马墓葬出土文物为主要依据,推测先秦陇南体育文化与军事活动相关内容见表1。[5]

表1 先秦陇南体育文化与军事活动相关的内容注:车马1:原有殉车4排,每排并列3乘,共计12乘。均为“辕东舆西”,每车“两服两骏”,计4匹马。车马2:为长条形车马坑,随葬车马5乘,辕东舆西。车马3:一乘一车,双轮独辄车,主要用于交通。车马4:蟠虺纹车,主要用于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人员的交通工具。[6]?

2.2 教育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的体育文化

表2 先秦陇南体育文化与教育活动相关的内容注:善走:在夏商周时期,诸王侯出行不是步行,而是坐着马车,由此跟在马车前后的士兵或侍卫就是走马。由这个故事可知,在以马车为战车、为贵族交通工具的时代,必须培养具有超常长跑能力的士兵和仆从,能跟随马车赛跑,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先秦时期跑步得以发展的原因,在98LDM1、M2、K1出土的殉车中可得到证实。?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并逐渐形成的。先秦陇南体育文化也具有典型的“重礼重乐”特点。例如,“射”的活动并不过分关注比赛的结果,强调比赛过程中礼的教育意义。但人们在重礼、重乐教育的同时,又极具文武兼备性。先秦时期“文武兼备”思想的确立使体育具备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从夏、商、周兴办的学校,至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备,乃至私学的广泛开展,都有着浓郁的体育元素。相关内容见表2。

2.3 民间体育多样化的体育文化

周代以前,习武为贵族的特权,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的逐步解体,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余暇时间和活动都有所增加,练武或寻求其他形式的活动成为农民的重要选择之一,因而民间的种类体育、娱乐活动逐渐增多。同时,各国的兼并战争也在不断扩大,社会文化出现了繁荣发展,也促使了民间体育和习武之风更为盛行。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发现,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和奴隶制的解体,涌现出的民间体育活动见表3。

表3 先秦陇南体育文化与民间活动相关的内容?

2.4 富有哲学思想的体育养生文化

古人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保持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一致,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庄子·外篇》中就有养气观点的记载:“人之生,气之聚也……通天下一气耳”;《周易》中也有较充分的论证:“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这里所说的“性命”,如果从哲学上解释“性”就是生命的本质,而“命”则为生命的本源。尽管先秦时期的古人对于“气”的本质,以及“气”是如何产生、如何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在推理和看法上不尽一致,但在把生命视为天地“阴阳之气”的观点上,却是基本相同。由此,影响健康的理论由庄子提出的“气”一元论上升至“阴阳”二元论,为春秋后期整体健康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儒家和《管子》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管子·内业》说:“正心在中,万物得度”;《荀子》则说:“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则触陷生疾”,意即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遵循“礼”法,以“礼”规范行为,才是人生的最佳理想境界,否则就会生病危及健康。道家也认为,这种“度”与“道”的自然状态是一致的,“道”的自然无为,要适其度,也就必须自然无为。[7]还有一部分人主张积极地去认识世界,认识规律,从而达到知度守节、应时而动的境地。总之,先秦时期人们不仅关注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围绕如何增进和改善人体健康作了积极的富有哲学思考的探索。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动静适度、形神统一的整体健康观念已初步形成,为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与生存,如何养生,如何提高生命质量打下了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804/747.html



上一篇:康熙时期武举科考制度的四次改革及其历史影响
下一篇:张伯苓体育思想下的南开童子军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