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3)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2教练员应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情况及伤病情况,使学生的伤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在旧伤未愈的情况下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加重伤情。 3.

3.2.2教练员应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情况及伤病情况,使学生的伤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在旧伤未愈的情况下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加重伤情。

3.2.3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注意加强容易受伤的关节和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避免损伤的发生。采用训练学、医学生物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种恢复手段,确保学生在训练和比赛后得到及时、充分的恢复。

[1]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杨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跨栏跑常见运动损伤的机理及治疗[J].体育科学研究,2003(3):56-58.

[3]潘民,邓健仁.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主要损伤部位的原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3).

运动损伤,就是参加体育运动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运动损伤与一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其与运动项目、技术特点、身体状况等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而运动训练专项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少年运动群体,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伤病的发生率也显著性地提高。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和规律,为该专业学生科学地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研究。2 结果与分析2.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次数由调查可知,随机调查50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其中投掷类项目学生12人、短跑类学生12人、中长跑类学生14人、跳跃类学生12人,涵盖了田径的各个项目。50名学生全部有运动损伤的经历,共计发生164次,人均损伤3.3次。在运动损伤发生的次数方面,投掷类项目学生共38次,人均3.2次;跳跃项目类学生共52次,人均4.3次;中长跑项目类学生共31次,人均2.2次;短跑类项目学生共42次,人均3.5次。通过对比不同类别田径项目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次数可以看出,跳跃类项目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最高,中长跑类项目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低,这与不同类型项目的运动特点有关。跳跃类项目运动员通过助跑完成跳跃的过程中,下肢膝关节和脚踝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会对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跳跃类项目的技术比较复杂,在完成专项技术时需要多环节肌肉关节共同作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损伤。短跑类项目运动员的快速奔跑需要下肢肌肉高强度地重复做功,这过程中肌肉产生巨大的张合力,对肌肉力量的消耗非常大,因此也比较容易发生损伤。投掷类项目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主要依靠全身力量,通过上肢肌肉瞬间爆发的形式表现,瞬间产生巨大的力量,其对肌肉的力量要求非常高。同时,在训练中投掷类运动员要进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因此发生损伤的概率也比较高。而中长跑类项目技术主要是简单重复的机械运动,训练过程中对关节和肌肉产生的压力也不及跳跃、短跑和投掷类项目,因此发生损伤的概率要低于其他项目类运动。整体看来,运动损伤的发生在运动训练田径专项学生中属于普遍现象,运动损伤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项目性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发生部位、性质、强度2.2.1 运动损伤部位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所发生的运动损伤中,不同种类项目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投掷类项目学生的运动损伤中,以肌肉、韧带损伤居多。损伤部位较为集中在躯干和上肢,其中躯干部位以腰部、背部肌肉损伤为主,上肢部位以肩部关节和肌肉、韧带损伤为主,损伤部位发生符合投掷类项目上肢运动较多的特点。(2)跳跃类项目技术复杂,其是多关节、多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跳跃类项目学生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以膝关节、踝关节及腿部肌肉为主。(3)中长跑项目的运动过程中,主要依靠下肢做功,因此中长跑项目学生的运动损伤全部集中在下肢和躯干部位,没有上肢部位的损伤。下肢损伤中较多为腿部肌肉和膝关节损伤,躯干部位多为腰部的肌肉劳损。(4)短跑运动中主要依靠下肢肌肉快速发力做功,下肢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承受压力较大,因此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腿和小腿肌肉群以及膝、踝关节 运动损伤性质按损伤的性质来划分,运动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2种。急性损伤是指遭受一次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损伤;慢性损伤是指由微细损伤积累而逐渐造成的损伤。一些急性损伤在治疗不当的情况下,会发展成为慢性损伤 运动损伤程度《运动医学》中将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3种。(1)受伤后在不致使伤病加重的情况下能按训练计划进行正常训练的为“轻度损伤”。(2)受伤后可继续训练,但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1~2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训练的为“中度损伤”。(3)伤后完全不能训练,需进行治疗,2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为“重度损伤”。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程度方面,除跳跃和短跑项目学生发生过3次较为严重的重度损伤外,其余运动损伤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原因2.3.1 准备活动不充分调查了解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一部分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过程中发力过猛而造成的肌肉拉伤。田径运动是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不同种类的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田径专项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充分调动身体各方面机能,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积极调动身体各方面机能,保证肌肉、韧带及身体各器官均达到最佳运动状态,从而保证在运动中能够承受训练负荷的刺激。若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则难以承受各方面的刺激,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田径运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要以最高强度完成不同的技术动作,因此要求注意力必须始终集中在专项运动过程中。尤其在一些需要辅助器械的项目中,若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则极易发生与器械的碰撞,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和比赛时,必须尽可能地排除引起注意分散的内外因素,同时教练员应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从而排除因自身因素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逐步发展控制注意力稳定性 训练负荷过重,恢复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每天都有训练课,同时一部分学生为目前各省的在册运动员,因此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训练负荷相对较大。在平时的训练期间,学生训练量较大,易产生疲劳,且在有比赛任务时,一部分学生要进行加练,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身体的疲劳。据调查了解,目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在训练后采取的恢复措施主要为按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动疲劳,但由于按摩放松进行的时间相对较短,整体效果并不明显。长期下去就会疲劳积累,身体组织结构会因过度使用而造成微细损伤,使学生的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导致慢性运动损伤的发生 专项技术掌握不熟练或技术动作不正确田径运动中很多项目如跳高、跨栏、链球、跳远等具有各自的技术动作特点。进行项目训练时,学生不仅需要进行体能训练,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一些学生由于技术掌握不熟练,在训练中会分散一定的精力用于考虑技术动作,就会导致在完成技术过程中出现分神的情况,造成发力不充分,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在训练过程中长期使用违背人体结构或运动项目发力特征的错误动作,也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带伤训练或比赛人体在发生运动损伤后,机体将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肌肉活性降低、关节活动能力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等。据调查了解,由于竞技体育竞争的激烈性,一些在册的学生运动员为保持竞技状态,抑或是为了参赛,通常在发生轻度损伤或一些中度损伤未完全伤愈的情况下,坚持进行训练或比赛,从而导致伤病的复发或是加重,最终形成顽疾,难以治愈。在伤病状态下进行训练或比赛,技术、身体素质水平难有提高,更加无法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比赛。因此,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伤病出现后要及时治疗,待治愈后再参加训练,在进行恢复训练时要注意控制强度和量。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该督促学生进行积极的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选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和内容。3 结论与建议3.1 结 论3.1.1运动损伤现象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中属于普遍现象,损伤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项目性特点。其中,跳跃类项目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中长跑类项目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造成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本科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训练负荷过重,恢复不及时,措施不到位;专项技术掌握不熟练或技术动作不正确;带伤训练或 建 议3.2.1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田径项目的技术和体能特点,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及时合理控制运动训练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防止因负荷过大而导致的各种损伤。培养运动员自我保护和预防伤教练员应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情况及伤病情况,使学生的伤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在旧伤未愈的情况下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加重伤情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注意加强容易受伤的关节和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避免损伤的发生。采用训练学、医学生物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种恢复手段,确保学生在训练和比赛后得到及时、充分的恢复。参考文献:[1]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杨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跨栏跑常见运动损伤的机理及治疗[J].体育科学研究,2003(3):56-58.[3]潘民,邓健仁.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主要损伤部位的原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3).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217/524.html



上一篇:一个体育科学博士的体育强国梦 ——记全国政
下一篇: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因素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