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以人为本走多元化之路专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金秋时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也即将迎来建校54周年。1964年成立的英语系而今华丽转身的英语学院,有着哪些动人的故事和每一个细微变化后的教学理念的变迁?当《中国对外贸易》

金秋时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也即将迎来建校54周年。1964年成立的英语系而今华丽转身的英语学院,有着哪些动人的故事和每一个细微变化后的教学理念的变迁?当《中国对外贸易》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入英语学院院长武光军教授的办公室,彼时他刚刚结束一场关于本科高校教学评估的会议。尽管肩负学院繁忙的管理工作,但他仍然坚持在一线代课,并且坚持每年至少发表一篇国际性的期刊论文。待他坐定,介绍起英语学院的那些事时,第一句话便勾起了记者极大的好奇心,“可以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成立在全国高校建校史上都是罕见的。”

周总理亲切关怀下建校,开创外语教学理念

武光军向我们娓娓道来这其中的深意。“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时,深感我国外事渐多而人才严重不足。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二外于1964年10月24日成立。二外从筹备到开学仅用了半年时间,这在全国高校建校史上都是罕见的。”

当年在学校的成立大会上,时任副总理陈毅出席并发表了讲话。这一讲话后来成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五会并举、全面发展”。武光军表示,当时的这一教学理念具有开创性,引起了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院校派教师来学习了解这一教学模式。“当时有不少著名的翻译大家都出自二外,像翻译过《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中国翻译大家董乐山先生,亲历东京审判并担任翻译的周锡卿先生,还有资深翻译家王文炯先生,更是在教学和实践中完美的践行了这一理念。”当听到武光军讲述这些历史时,记者不禁心生敬意。

自2003年到英语学院以来,武光军从普通教师一直到如今的英语学院院长,见证了英语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多年来,英语学院一直保持96%以上的就业率。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约30%的毕业生赴国外留学深造。

据了解,目前英语学院有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跨文化系、翻译系和商务英语系。现设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据武光军介绍,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200多名,硕士生50多名,目前在校本科生900多名,在校硕士生160名左右。他表示,十三五期间,英语学院的本科专业实行一体两翼的整体专业布局,英语学院是一个整体,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是其两翼,既有共核又有差异。

“英语专业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历史最长、教学科研等综合实力领先的外语专业,也是北京市属市管院校中英语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前茅的专业。”武光军表示,“我们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综合知识和能力,熟悉中国国情与文化又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精神、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通晓国际规则。”武光军介绍到,“2017年5月北京市属高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结果通报会,我校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在参评的14所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且优势明显。”

·英语学院本科生在美国国会实习

·中非论坛英语学院大二学生给吉布提总统献花

商务英语专业则为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的新建专业,其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急剧增加的需求。武光军表示,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英语+商务+跨文化沟通”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将扎实的英语技能训练与专业的商务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意识和能力为特色,并借助二外的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科和金融学科等专业学科的优势,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以人为本,培养多元化英语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武光军强调,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制定上向人才培养工作倾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正日益成为人类沟通的桥梁和联结的纽带,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能力,精通中国文化又充分了解对象国文化、经济和政治,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端英语人才是当今时代亟需的外语人才。

“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语言文学。这种培养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进入新世纪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阶段。该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准确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武光军向记者细数这些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化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为适应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从复合型走向多元化,这也是主要解决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510/653.html



上一篇: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编辑体例
下一篇:一线城市青年群体合租行为偏好研究基于北京市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