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武举科考制度的四次改革及其历史影响(2)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3 武举制度弊端频显,科考过程有失公允 武举制度的形成,使士人除文举科考之外,也能够通过习武而获取功名与官职,既增加了士人进阶跃升的可能,

1.3 武举制度弊端频显,科考过程有失公允

武举制度的形成,使士人除文举科考之外,也能够通过习武而获取功名与官职,既增加了士人进阶跃升的可能,也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武备人才,因此受到士人和统治阶级的认可,这也是武举制度能够在唐代以后维系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武举科考的程序环环相扣,若要考中并非易事。因此,部分考生借由其它方式进行投机取巧,以期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取官职。这种情形下,科场舞弊的行为不断发生。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舞弊的情形屡禁不止。武举科场舞弊严重影响了武科人才的选拔质量,更动摇了国家科考选士制度的公平性。为了杜绝武举科考舞弊行为,消除由此带来的社会弊病,康熙时期采用了一系列杜绝武举科考舞弊的行为和策略,对冒名顶替者予以重处,并且对武举科考内场考试的内容、考题的选题范围、命题官员、答题模式等均进行了改革,以期彻底消除武举科考的诸多弊病。

从康熙时期制定的严格的武举防弊方法,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武科考试作弊现象仍是屡禁不绝。康熙皇帝清楚地认识到了武举考试作弊带来的诸多问题,于是下定决心从考试环节入手,对武举制度中有缺失的地方进行全面补漏,从各个方面预防和避免考生在考试中出现作弊的情形。康熙通过改革武举制度,制定严苛的考试程序,致力于消除武举科考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弊端,以期能够维护国家武举科考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 康熙时期武举科考制度四次改革的内容

2.1 第一次改革:修订武举乡试会试考试制度

康熙初年,武举科考沿用顺治时期制定的乡试会试制度,这一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完备,对于武举科考的内容规定、答题格式、考试范围、监考人员的选任等均有详备的要求,当时被称为武举科考的“兼行事宜”[7]。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由于顺治时期的武举科考制度沿袭的时间过久,旧制对乡试会试环节的“兼行事宜”缺乏有效的调配。基于此,一些大臣向康熙提出需要对武举旧制中不合事宜的部分进行修订,以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对武备人才的使用倾向。例如康熙时期的御史钱三锡曾奏定康熙,提请修改武举乡试会试“兼行事宜”,具体为:“马箭中三,步箭中二者为合式。马箭弓刀等项,倶已合式,惟因步箭中不及两箭,不准合式,似属屈抑着再议,寻议步箭虽未中式,其射法精善者,亦准考取。[8]这些改革意见和措施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与批准。另外,康熙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武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要求,例如在平定西北的战事中,康熙认识到了火器对于整个战争格局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设立“汉军火器兼大刀营”[9],并于第二年在武举乡会科考的外场马步射考试中加试了考生对火器的操控。[10]康熙皇帝为了进一步明确武举科考的目的和选人要求,对当时流行于武举考试中的“重文轻武”的观念予以纠正,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下旨:“题准武会试外场考试官将马步骑射技勇人材可观者,选取好字号,密开姓名交监试御史,令提调印卷弥封等官,别编字号,移送内帘,先于好字号卷内,择其文理通晓者取中,如不足额,则于合适内取中[11]。”即武举科考的选士标准要以外场的“马步骑射技勇武”为主,在此基础上,再看中举者的文化水平和程度,这样的改革避免了武举人才“文人化”的倾向,顺应了国家开办武举科考的初衷,保障了武备人才选拔的质量。

在改进武举考试成绩测评方法的基础上,康熙时期还改进了文武考生互相报考的事宜。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康熙皇帝下旨:“文生有愿改入武场,武生有愿改入文场者,照文武生员乡试例申送乡试。文举人有愿改入武场,武举人有愿改入文场者,亦照文武举人会试例申送会试,中式者各造入新册,不中者仍各归入文武原册,不准再行改考[12]。”可见,参加文武科考试的生员或举人可更换科考一次,使文武考生在选择科考种类时有了一定的自由性,例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台湾府的考生曾天玺,就是以文科生员身份考中武科举人的代表[13]。文武考生交互考试制度的出现,使文科生员不再只偏重于文科,武科生员不再偏重于武科,为国家选拔更多文武并重的人才提供了制度基础。

2.2 第二次改革:鼓励士兵参加武举考试

康熙时期有着严格的户籍划分制度,平民百姓的户籍有“民、军、商、灶”等不同类别[14]。即一般群众可以分为四籍,这四类人为良民,而奴仆、娼、优、隶与卒则为贱民。在后期更是将贱民类别扩大化,即贱民分三类,一是奴仆;二是娼、优、乐户和吹手等,可称为贱业;三是像隶、卒等,可称为贱役。[15]不同类别的户籍占有的社会资源和享有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良民阶层可以从事社会各类事务,只要没有违犯律法等行为,对这一阶层的考生在武举科考中是没有其它限制的。但贱民阶层的百姓,则在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在武举科考中,贱民其本人和子孙都不可参加科举考试,可见清廷对参加科举考试者的应试身份方面的严格限制,意味着所有应试者仅限制在良民阶层。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804/746.html



上一篇:略论体育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与演变
下一篇:先秦陇南体育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