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政策研究(6)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从“体育”到“现代体育”:民初(1922—1937)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政策之“自然主义” 欧战结束后,教育界对“军国民主义”进一步反思:“体育亦非专

四、从“体育”到“现代体育”:民初(1922—1937)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政策之“自然主义”

欧战结束后,教育界对“军国民主义”进一步反思:“体育亦非专养尚武精神之,谓宜使国民之躯干与智识俱进,而成为有用人才之身体耳”[64];“所谓体育者,非特体操已也,有卫生、有运动、有休息、有营养,而教育、心理、生理、性育亦在其中”[49]。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公布,标志我国从模仿日本向借鉴美国转变,近代体育课程设置亦不例外。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拟定了《新学制课程纲要总说明》,其中的“体操”更名为“体育”并作为小学、初级中学的必修课[65],兵式体操被正式废除。从“体操”到“体育”的改变是学校体育教育本质的一次探讨,变化的不仅仅是科目名称,而且是从体育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体育价值之所在[66]。从《学校系统改革案》及之后的一系列法规(见表4)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由“军国民主义”向“自然主义”过渡,完成了由模仿日本向借鉴美国的转变,从而成为我国近代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拐点。

表4 民初(1922—1937年)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相关法规一览表时间法规名称相关内容意义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总说明》体育为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小学授课以分数计,体育占10%。初级中学的体育科包括生理卫生和体育;初级中学的授课以学分计算,每半年度每周上课一小时计1学分③,体育科共计16学分。高级中学体育包括卫生法、健身法和其他运动;高级中学各种科目每周上课一小时满半学年作为1学分④,体育共10学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正式确立,体操更名为体育,兵式体操被正式废除,扩大了学校体育课程范畴,开始实施学分制1929年4月16日《国民体育法》“高中或与高中相当以上之学校,均须以体育为必修科,与前经公布之军事教育方案同时切实奉行,如无该两项功课之成绩,不得举行毕业”。凡任各学校及民间体育会等处之体育教员,须有合格证书。凡体育教员服务三年以上确有成绩者,训练总监部须予以相当奖励[67]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体育法,标志着学校体育正式进入国家法律体系1929年4月26日《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各级学校及社会教育,应一体注重发展国民之体育,中等学校及大学专门须受相当之军事训练。发展体育之目的,固在增进民族之体力。尤须以锻炼强健之精神、养成规律之习惯为主要任务”强调各级学校及社会体育一体化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总说明》体育为必修科目《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体育)》作业类别:课内为游戏、舞蹈、运动及其他;课外为课外运动、日常姿势比赛、定期运动会《初级中学暂行课程标准说明》体育为必修科目。体育为9学分⑤《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作业事项:教授、练习、课外作业。“国术宜从应用入手,指导基本的动作,同时须明了各动作之意义及功用”《高级中学普通科暂行课程标准说明》体育为必修科目。体育为9学分⑥《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作业要项:教授时间、练习时间、课外作业、课间运动。后两项的指导,不只限于体育教员,别的教员也可同样负责任我国第一个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分为课内、课外两类,体育内容开始具体化,体育形式开始与艺术结合

续表4时间法规名称相关内容意义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总纲》体育为必修科目《小学课程标准(体育)》作业类别:游戏、舞蹈、运动、运动会及游戏比赛、游泳,其他如姿势的训练和比赛。拳术和其他武术于相当的时地,也可选用为高年级教材《初级、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总纲》体育为初级、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作业要项:正课、早操、课外运动、各种课外活动之组织。正课、早操与课外运动三者,应互相联络,避免重复,以免学生厌倦。国术宜从锻炼体格入手,姿势宜正确,动作宜活泼,并须明了各动作之意义与功用继续修订。体育课程设置更为完善1932年9月《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推行、师资及实施办法进行具体规定[68]为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提供保障1933年高级中学军事看护课程标准⑦第一二学年开设适应战时需要1936年《小学课程标准总纲》体育为必修科目。低年级的体育音乐统称为唱游科;中、高年级的体育单列《小学中高年级体育课程标准》作业类别:游戏、韵律活动、体操、运动、运动会及游戏比赛、游泳,其他如姿势的训练和比赛《修正初级中学课程标准》体育及童子军为必修科目《修正高级中学课程标准》体育为必修科目《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作业要项:同1932年。正课、早操与课外运动三者,应互相联络,避免重复,以免学生厌倦。国术宜注重应用继续完善。小学体育课程划分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段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tydxxbzz.cn/qikandaodu/2021/0804/749.html



上一篇:张伯苓体育思想下的南开童子军研究
下一篇:明代体育题材陶瓷婴戏纹饰的艺术特征及社会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投稿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版面费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